成都锦城学院始建于2005年,其前身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。2021年5月,经教育部批准,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转为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,并更名为成都锦城学院。
成都锦城学院始建于2005年,其前身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。2021年5月,经教育部批准,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转为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,并更名为成都锦城学院。
经四川省教育厅核准,报教育部备案,成都锦城学院明确办学属性为“非营利性”。学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坚持教育公益属性,坚持高质量发展,对师生员工和社会高度负责。
办学规模
学校坐落于成都知名企业聚集地高新西区,占地2100余亩,以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历教育为主,兼顾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。现有全日制普通本、专科学生近31000余人,其中本科生29200余人。设有15个教学院(财务会计学院、计算机与软件学院、电子信息学院、智能制造学院、建筑学院、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、文学与传媒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工商管理学院、金融学院、艺术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通识教育学院、国际教育学院、继续教育学院)和3个特色学院(劳动教育学院、创新创业学院、人工智能学院)。
办学定位
学校类型定位为“多学科、综合性的应用型、创业型大学”;人才培养定位为“培养高素质、复合型、经世致用、面向未来的应用型人才”;社会服务定位为“立足四川、服务西部、面向全国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知识技术等全方位服务”;发展目标定位于“建设西部领先、国内一流、国际知名的一流应用型大学。”
学科专业
现设有59个本科专业、22个专科专业、100余个专业方向,形成了文、工、经、管、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。现有专业中,审计学(ACCA)为省内本科一批招生专业;软件工程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市场营销、新闻学、通信工程、网络与新媒体、金融学7个专业为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”;另获批5个“省级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”、4个“省级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项目”、2个“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”、2个省级“课程思政”示范专业,以及3D引擎技术、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、建筑信息模型(BIM)等16个教育部1+X证书制度试点。
近年来,学校积极拥抱世界范围内的“工业4.0”革命,努力追踪新技术革命前沿,建设“未来型大学”,造就“未来型教师”,培养“未来型人才”。先后设立了人工智能、智能科学与技术、大数据管理与应用、机器人工程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前沿专业。以建设“智慧工科、技术文科、数智商科、多维艺科”为目标,促进学科、专业、课程、教学、师资、产教之间的“六融合”,培养“具备新思维、掌握新科技、服务新产业、胜任新岗位”的未来应用型人才。同时,学校开办辅修专业,鼓励学有余力的本科在校生,跨学科门类辅修,获得相应的辅修学士学位,进一步提升学生未来社会适应力及市场竞争力。目前,学校已获批省级“双一流”贡嘎计划建设学科,省级“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”“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”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”等建设成果。
招生就业
学校在2012年即在全川民办高校中率先实现全部专业在川二本招生,2015年审计学(ACCA)专业在川一本招生,是四川省同类院校中最早进入“二本”和“一本”批次招生的高校,高考录取分数线稳居全省民办高校第一,超过部分公办高校。学校尊重考生的学业志趣,尽量满足考生第一志愿,同时实行较为灵活的校内转专业制度,让考生能“选我所爱,爱我所选”。
学校视就业工作为生命线,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,促进学生就好业、好就业,荣获四川省教育厅授予的“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”,获批教育部“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”。“锦城”校友人才辈出,据不完全统计,已涌现出100多位乡镇长、200多位银行行长、5500多位党政军界干部、8000多位文化传媒工作者、1万多位工程师、1万多位职业经理人及企业高管,还有1900多位创业校友创建了2100多家校友企业。近年来,学生国内升学率和出国深造率达16%。三方调查显示,“锦城校友对学校的满意度高达97.4%”。“锦城”毕业生和校友中已有万余名硕士、百余名博士,其中不乏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哈佛大学、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深造者。校友的高水平发展凸显学校办学高质量,也造就了“就读锦城,锦绣前程”的社会口碑。
师资队伍
学校始终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,拥有一支由知名学者和业内精英相结合、专兼职相结合、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,以“双师双能型教师”为特色。院士领衔高水平师资队伍,聘请四川大学等多所名校教授长期任教。截至目前,教师总数1771人,博士、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71.15%,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5.28%。近年来,学校围绕“师德、师风、师才、师能”,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。教师以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为第一师德,追求教学、科研、社会服务全面位做好。每一位老师在校内都有自己的办公室,每一位老师每周都会安排课外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,或带领学生做项目、参加竞赛,“锦城”教师倾心育人,服务学生成长,先后涌现出“全国优秀教师”“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”“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”以及四川本科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其他各类专家库入选专家60余人,多名青年教师在各类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。师资队伍中,“有行业证书、行业经历、行业业绩,懂行业前沿”的双师型教师占比高达60.3%,为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强保障。
教学设施
学校追踪新技术革命前沿,建有各类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场所87个,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.6亿元,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赋能。其中,现代企业管理实验教学中心、物联网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、数字商科实训中心获批“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”;智能科技与5G应用创新实验室、量子通信实验平台、大数据实验实训中心、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中心、智能制造中心—科技创新中心、云财会智慧实验中心、现代金融实训中心、融媒体实验室、4K超高清演播室等新技术实验实训中心等均处于行业前沿水平。近两年,学校新建“智慧教室”106间,为学生创造一流的数字化、智慧化教学环境。
专业名称 | 安置或实习人数 | 男女比例 | 安置或实习时间 |
---|---|---|---|
暂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