肇庆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、省教育厅主管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,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城市肇庆(距广州90公里)。
肇庆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、省教育厅主管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,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城市肇庆(距广州90公里)。学校坐落于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中,与星湖山水相互呼应,尽显优美秀丽,堪称读书治学之佳境。学校创建于1970年。2000年3月,西江大学、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本科肇庆学院。办学五十多年来,肇庆学院不忘初心,砥砺奋进,谱写了一篇中国地方大学由小变大、由弱变强的华章,培养了近23万名各类优秀人才,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学校厚植地方历史文化底蕴,不忘扎根地方办学初心,各项事业蓬勃发展。悠悠西江见证了岭南的沧桑和巨变,沉淀下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,成就了西江流域两千年的辉煌。正是有西江流域厚重的文化底蕴,在岭南文化的孕育下,肇庆学院弦歌不辍、执着追求,走出了一条曲折而通达的发展之路。学校励精图治、追求卓越,形成了“厚德、明智、博学、力行”的校训,传承了“团结、奋进、求实、创新”的肇庆学院人精神。学校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、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、全国绿化模范单位、第四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、广东省文明单位、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、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、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、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、广东省绿色学校、广东省节水型高校等称号。
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。实施新一轮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,进一步深化“1+2+3+N”党建质量行动,构建“四三二一”党建工作范式和“4+1+N”党建品牌体系,建强“四维一体”党建“双创”品牌矩阵。学校顺利通过“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”期满验收,新增省级和校级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6个,共有全国、全省、全市、全校党建“双创”项目53个、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6个。学校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,构建了思政育人的“大格局”,按照“学科专业学院制、生活社区书院制”的思路建成了七大书院,打造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,不断提升学生社区育人质量。构建“三全育人”新格局,形成了双向互动、创新驱动、文化浸润、实践育人的思政教育“砚园方案”,致力于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、明大德、成大才、担大任,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,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,整体水平不断提升。现有教职工1705人,其中专任教师1264人。教师中高级职称518人,具有博士学位490人,双聘院士1人。以“双聘”院士、长江学者、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、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、省级教学名师、南粤优秀教师、肇庆市高层次人才等为代表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,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专家、学者受聘担任学校的名誉院长、客座教授,学校形成了高水平师资队伍,为满足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服务社会等工作需求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师资保障。学校重视“双师双能型”师资队伍建设,近年来选送300多名教师到企业、行业接受培训、挂职和实践锻炼,提高了教师的应用能力。
学校持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,推动高等教育优质内涵发展。学校拥有经济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文学、历史学、理学、工学、农学、管理学、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,具有教育、电子信息、设计三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。设有21个二级学院,面向23个省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,全日制在校生2.6万人,硕士研究生73人。大力推进省市共建学科建设和“冲补强”提升计划,设有省特色重点学科2个、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、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、省重点扶持学科1个,“冲补强”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3个、省市共建重点学科3个,市重点学科3个,机械工程学科为珠江学者设岗学科。学校按照“做强新工科、做优新师范、做特新艺术、提升新文科、发展新农科”的学科发展思路深入推进“五新建设”,有60个本科专业招生,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,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3个,省级以上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,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6个,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,通过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5个,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化学专业通过第二级师范类专业认证。
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,着力夯实学校事业发展基础。学校有主校区和星湖校区两个校园,总占地面积1279亩。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.95亿元,纸质藏书189.34万册,电子图书390.64万种,电子期刊近2万种,中外文献数据库36个。学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,建有信息化门户平台、OA办公系统、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,推进教学科研条件现代化。
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打造教师教育“肇庆模式”和创新创业教育品牌。学校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,教学管理严格规范,教授、博士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上课;学校大力提倡并鼓励本科生考研,取得显著成绩。学校设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,并获批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立项。2019年2月,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特邀我校参加,介绍在振兴广东教师教育、推进“新师范”建设的经验和亮点。2020年9月,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我校作为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,勇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主力军的文章。2020年11月,我校乡村教师教育经验做法被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称之为“肇庆模式”。2024年,我校成为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“三所学校”质量提升工程的牵头高校。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,现有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1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,580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,69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。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,新华社、《光明日报》等先后采访报道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,学校先后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、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、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集体典型经验奖等荣誉和奖项,学校就业指导课获评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和广东省示范课程,“启航职业咨询工作室”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“高校职业生涯特色工作室”,“地方本科院校‘531’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”获评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专业名称 | 安置或实习人数 | 男女比例 | 安置或实习时间 |
---|---|---|---|
暂无 |